欢迎访问梅州市自闭症互助协会

康复知识

选对游戏方式,让康复效果更理想

来源:    发布时间:2015/12/5 16:54:31    点击数:1581

在新浪博客有一篇名为“如何带领自闭症孩子做假想性游戏”的文章很是新颖,在我们想着自闭症儿童能否与我们一起做假想游戏的时候,首先,我们应该分析星儿是否适合玩这样的游戏,在此,小编教您从五大级别来依次观察孩子的能力,再做判断吧!

级别一:感官肌能性

孩子只会拍打、挥舞、吸吮玩具,或把它排列成一行,或按体积或颜色分类,做出一些刻板、重复性的行为。

级别二:功能性初期

孩子用一般方法把玩玩具,当中并没有假想成分,例如把杯子放在碟子上、把玩具车推来推去。判断标准是孩子在十分钟的记录时间内,自发地有一次或两次这样的行为。

级别三:功能性定型

判断标准是孩子在十分钟的记录时间内,自发地最少有三次功能性初期的行为。

级别四:假想性初期

游戏的内容包括:

1.物件替代:以一个对象代替另一个对象,例如:孩子把积木当作汽车。

2.赋予对象虚假性质,例如:孩子揩拭洋娃娃的面孔,假装它脏了。

3.运用想象的对象/或者设计想象的情景,例如:拿着空的杯子喝茶、将玩具车摆放如一宗交通意外等。

判断标准是孩子在十分钟的记录时间内,自发地有一次或两次这样的行为。

真实与假扮的分辨

家长作出一个假装的行为,问孩子他是真的在做还是在假扮。

级别五:假想性定型

判断的标准是孩子在十分钟的记录时间内,自发地最少有三次假想性初期的行为。

如果你的孩子达到了这些目标,那么你就可以开始与他进行一些简单的假想性游戏互动了,不过在带领孩子进行这些活动时,在挑选材料和玩具方面,家长须顾及孩子的喜好和他心智的水平(不能只看他的年龄)。另外,在引进其他游戏主题时,意念宜尽量灵活和富于想象力。

假想性游戏的道具具有很灵活的选择性,任何东西,发挥想象力都可以用来当做道具,实在想不到,我在此为大家提供一些选择做参考:

吃饭:玩具炊具/餐具等;

购物:小玩偶/购物篮/手推车等;

公园:各式玩偶/婴儿车/秋千/滑梯等;

驾驶:各式玩偶/玩具车/交通标志/交通灯/车房等;

化装:警察/消防员/医生和他们的装束等;

还有一些零星的小对象,如盒子、泥胶、丝带、不同形状/质料的剪纸、棉花棒等。

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假想性游戏:

☆物件代替

准备:一条皮带

玩法:宝宝,我们来玩一个假扮游戏。看!这是一条皮带,我们可以把它当作别的东西。就把它当作一条蛇吧。家长把皮带抖动如蛇蜿蜒游行状,同时口中“嘶嘶”的声音,并说-看蛇在草丛里爬行,听它发出的声音:“嘶嘶…”我把皮带当作蛇,你想不想试?

真实题:这是不是真的一条蛇?

假扮题:我把它扮作蛇,还是把它扮作皮带

孩子答错真实题时的讲解:

家长清楚地表示不再假装。“我们暂时不玩了,一同看清楚。看,实际它是一条皮带,束裤子用的皮带。它不是蛇,当然不是,我们不过假装玩玩罢了。实际上,它只是…”家长可提示答案直至孩子答对为止。

孩子答错假扮题时的讲解:

家长再把皮带扮作蛇。“看,这是一条皮带。(家长指向皮带。) 但我把它扮作一条蛇。(家长尽量夸张动作。) 它正在向我游过来…呀!不要来咬我!啊!我被它咬了,可恶的蛇!我再问你:我把它扮作蛇,还是把它扮作皮带?我把它扮作…”家长可提示答案直至孩子答对为止。

☆想象的对象

玩法:“看着我,我要假装做一件事。我要假装刷牙。”家长作刷牙状,“我在假装刷牙,你也来扮好吗?”家长继续假装刷牙,同时问:

真实题:这是真的一枝牙刷吗?

假扮题:我是在假扮,还是真的在刷牙?

孩子答错真实题时的讲解:

家长清楚地表示不再假装。“我们暂时不玩了,一同看清楚它并不是牙刷…看,什么也没有!我们在做什么呢?我们只不过在…”家长可提示答案直至孩子答对为止。

孩子答错假扮题时的讲解:

家长再假装刷牙。“看,我在假装刷牙,我挤很多很多牙膏,我大力地刷,我要我的牙非常非常清洁。你也来刷好吗?我在假装刷牙,还是真的在刷?”家长可提示答案直至孩子答对为止。

☆假装的行为

准备:洋娃娃

玩法:家长出示洋娃娃。“看我假装替洋娃娃洗脸,我假装她很肮脏”家长用毛巾替洋娃娃作洗脸状,“我假装她的脸很脏,要好好地洗。你来扮好吗?”家长继续假装替洋娃娃洗脸,同时问:

真实题:洋娃娃的脸是否真的很脏?

假装题:我假装她的脸很脏,还是她的脸真的很脏?

孩子答错真实题时的讲解:

家长清楚地表示不再假装。“我们暂时不玩了,一同看清楚—她并不肮脏…看,脸上什么也没有!很干净呢!我们在做什么呢?我们只不过在…”家长可提示答案直至孩子答对为止。

孩子答错假装题时的讲解:

家长再假装替洋娃娃洗脸。“看,我假装她的脸很脏,要好好的洗,我要她的脸非常干净。你也要来替她洗脸吗?我在假装替洋娃娃洗脸,还是她真的很脏?”家长可提示答案直至孩子答对为止。

如孩子答对了,家长应奖励或称赞他,并问他家长在做什么、在假扮什么等等,以加强他的了解。如果孩子答错了,家长要立即提示正确的答案。

家长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:不管孩子答对与否,家长要经常告诉他要遵守的原则:

我们可以把一件东西当作第二件东西。

我们就算把一件东西当作第二件东西,这件东西可没有变,它还是它。

人是可以凭空想象一些东西、事件、情景的。

除了以上这种假想游戏形式以外,还有很多简单、好玩的游戏,有助于开发自闭症儿童的想象思维,改变其固有的思维模式,提高其生活模仿能力。

☆猫和老鼠

目标:训练孩子走和跑的运动协调能力、体验假想游戏的快乐感。

准备:猫和老鼠的头饰各一个。

玩法:家长和孩子各选择一个头饰,分别扮演“猫”和“老鼠”;“老鼠”选择好家庭环境中的一个隐蔽位置藏好后,发出信号,如说一句:“藏好了”,“猫”开始寻找“老鼠”;“猫”找到“老鼠”后,角色互换,开始下一轮的游戏。

☆捉田鼠

目标:训练孩子对人的面部表情的感知能力。

准备:猫头鹰的头饰两个、田鼠的头饰一个、小凳子一把。

玩法:家庭中设置一处地点为“地洞”,如沙发;一名家长扮演“猫头鹰”,一名家长扮演“田鼠”,孩子扮演“田鼠”,戴上头饰;“田鼠”在场地内做钻洞、吃粮的动作,说儿歌:“小田鼠,真正坏,偷吃粮食搞破坏。猫头鹰,快快来,捉住田鼠别放开”;说完最后一句儿歌,“猫头鹰”迅速跑到场地内捉“田鼠”,“田鼠”只有跳到“地洞”里才安全;角色互换,进行下一轮的游戏。

☆小鸡吃米

目标: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,手部精细动作能力,让孩子感受到假想性游戏的乐趣。

准备:塑料小碗两个,各种豆子(芸豆、黄豆、绿豆)。

玩法:家长先和孩子讲明游戏规则,孩子扮演的是“小鸡”,现在要吃“米”,豆子代表“米粒”;家长将豆子放在一个塑料小碗中,示范给孩子看,用拇指和食指捡取豆子放在另一个空碗中;捡取豆子可以按芸豆—黄豆—绿豆的顺序,由易到难。

建议:游戏的过程中,家长要注意孩子不要将豆子误吞;要语言提醒孩子现在扮演的是“小鸡”,在“吃米”。

开展假想类游戏的注意事项:

假想类的游戏需要家长带着孩子进入角色,这就需要家长尽量多的带着孩子做这样的游戏。在不同的游戏、不同的场景中,做出不同的表情,让孩子来感知表情的变化。比如,《捉田鼠》游戏中钻洞、吃粮的动作可以做的轻松些,“猫头鹰”出现时,表情要紧张些、表现出恐惧的样子。表情要夸张,这样孩子才能感知到面部表情的变化。初期,孩子在不明白游戏规则的情况下,家长可以示范给孩子看。并且每一次做这样的游戏时,都要和孩子讲清游戏的规则,分清自己扮演的角色。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不断的游戏中,明确游戏规则,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,感受假想游戏的乐趣。

温馨提示:游戏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,它们互相渗透和融合,只不过是游戏所设目标的侧重点有所区别。而一个游戏是否合理,关键在于儿童参加该游戏的参与程度,是否能满足儿童需求,以及它们能否激发儿童从事游戏的欲望。

联系地址: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客天下威尼斯J区8栋一单元1302房
Copyright © 梅州市自闭症互助协会 2014-2021 All Rights Reserved
粤ICP备2020130334号 技术支持:梅州优职网